第六章 不要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——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
心理学家普遍认为,孩子的问题就是家庭的问题。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是引发家庭矛盾的导火索,孩子的问题,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来自家庭,因此,解决了家庭问题,孩子的问题也就自然消失了。
和谐、温馨的家庭会让孩子更加健康、开朗、阳光,不和睦的家庭,却会让孩子变得暴躁易怒,甚至内心阴暗。因此,对孩子来说,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其良好的人格和性格的养成,有着很大正面影响。
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模式是会“遗传”的,父母之间的关系、对待家庭的态度往往会被孩子“继承”下来。在每个家庭中都能找到原生家庭的影子。壹趣妏敩
其实这些都是家庭关系在孩子小时候打下的烙印,只是那时候孩子还小,这些东西被压抑在了潜意识之中。等孩子长大后,遇到同样的情景时就会无意识的表现出来。这就是所谓的家庭模式“遗传”。
1
记住:不要把工作上的坏情绪释放在孩子身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每个人都承受着来自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,然而在人前,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,人们会时刻隐忍、压抑着这些压力和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坏情绪。但是,离开了工作场合后,有很多人会把这些压力和坏情绪带回家中,向家人无节制地发泄,但压力得到释放的他们没有意识到,将坏情绪带回家中会严重影响家庭关系,特别是影响孩子的成长。
张小东是育才中学的语文老师,工作非常认真,经常早出晚归,备课至深夜,还时时留校辅导学生。不过近来张老师变了很多,工作不再积极,一脸的疲倦。因为他发现自己原本聪明、阳光的儿子张灿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,而且像躲瘟神一样躲着自己,成绩更是一落千丈。这让张老师非常郁闷,睡眠也跟着受影响。
无奈之下,张小东老师找到了著名的心理学家钱铭怡教授进行咨询。
钱教授的分析结果让张老师大吃一惊,这一切原来都是由张老师打儿子那一耳光引起的。
两个月前,学校下发了优秀教师评选的通知,连续几年得到“优秀教师”称号的张老师毫无悬念是这次评选的最佳候选人,结果却大出张老师的预料,刚来不久的刘老师获得了今年的“优秀教师”称号。表面上张老师对这件事好像很不在意,心底里却感到异常郁闷。这件事情严重影响了张老师的工作积极性,上课也常常心不在焉,回到家中也没有了以前的亲切感,特别是对自己的儿子,怎么看他都不顺眼,看到他就想骂他。一天下班回家后,见儿子居然在打游戏,这让他大发雷霆,把儿子大骂了一顿后,竟然还动手打了儿子一耳光。儿子呆了几秒,而后冲进自己的房间,把门一关就开始哇哇大哭。当时张老师也没多想,气呼呼地坐下来看电视。
第二天早上,张老师去儿子房间叫他起床,发现儿子坐在桌前发呆,看到自己来了,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。自那以后,儿子就常常这样。钱铭怡教授说,这是他将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中的结果。为此张老师后悔不已。
角色冲突,特别是不同角色间的冲突是很多负面情绪产生的罪魁祸首。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角色间冲突常常是由于人们角色期望的不同、角色领悟的差别以及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原因引起的冲突。最常见的就是上述案例中,这种将工作情绪带回家中的现象。将工作情绪带回家中,会严重影响家庭关系,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。
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,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。孩子,特别是小孩子,身心正处在发展之中,其人格须在成年早期才能稳定,期间,父母的教育方式、人格特点、行为方式将对孩子的人格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,孩子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得来的。所谓观察学习,就是儿童在生活中观察、模仿榜样的行为,得到强化,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的一种学习。班杜拉认为,环境,特别是榜样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。这里的“榜样”指的是孩子观察模仿的对象。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行为,通过榜样行为的结果强化自己的行为,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。
将坏情绪带回家中,对孩子、配偶进行发泄、争吵,最终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。孩子尚小,心智尚幼,行为模式没有形成,在处理坏情绪时,孩子并不知道还有更好、更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,而家庭中的这些“发泄”方式,则会被孩子误以为是一种定式,误以为坏情绪本该如此处理,进而内化这种行为模式。所谓“虎父无犬子”、“将门虎子”等等其实都是一个道理。在孩子人格发展期间,孩子模仿父亲的行为,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。在其成长之后,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了。
而且,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,还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,惊吓到孩子,让孩子没有安全感,导致某些需要不能满足,影响其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。
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,心理异常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,孩子小时候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。这种因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结虽然被压抑在潜意识中,但在一定条件下还是会发挥作用,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。发展心理学家认为,幼儿最重要的需要就是安全感的满足。如果这个时候将工作中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,使之安全感得不到满足,那必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。
所以在家庭教育的时候,切记不要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,不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。情绪是具有感染力的,负面情绪将影响孩子的心情,并使孩子觉得是自己做错了,才让父母生气的,从而产生自卑、焦虑、抑郁的情绪,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本节家教智慧
今天的坏情绪,明天的大后悔。每次回家前深呼吸,放下情绪,开心地陪伴孩子玩耍,度过一段欢乐的家庭时光。这既是一种享受,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。
2
工作再劳累,也不要冲着孩子大吼大叫孩子非常天真,在他的世界里,只有自己和父母,并且这两者常常是连在一起的。父母要是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了一点不高兴、不愉快,孩子一定会内归因,认为父母之所以不高兴,就是因为自己哪里又做错了。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。
在教堂里,一位老夫人正在忏悔,这位太太三十年来每天都在这忏悔,每次她都要忏悔几个小时才走,因为她的孩子是因她而失踪的。这位太太叫露西,是老格林的太太。除了忏悔外,格林太太每天都游走在大街上,一边贴寻人启事,一边寻找自己的孩子。
三十年前的5月8号晚上,那是一个噩梦,格林太太永远都记得那一天。晚上十点,天还下着大雨,“这真是糟糕的一天!加班到现在,连天气也欺负我!”格林太太心里想着。不一会就到了家里,打开门,她看到十岁的小格林正在看电视,顿时心里一股无名火,对着小格林吼道:“你怎么还在看电视啊!赶快去睡觉!工作这么累,我烦着呢!”小格林愣了一下,委屈地看着她,说:“妈妈,我想再看一会,就一会。”“不行!”小格林双眼噙着眼泪,委屈地回房间了。
第二天早上起来,格林太太发现小格林还没起来,于是,就去了他的房间。不一会,格林太太就惊恐的冲了出去,手里拿着一张纸。
“怎么了,亲爱的?”老格林问道。
格林太太来不及解释,把纸一丢就跑了出去。格林先生拿起那张纸,也是一脸的惊恐
第六章 不要把工作中的坏情绪带回家——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(1/3).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