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王守仁李梦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二十五章《王阳明(第二部:知行合一)》(4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人潜入军中,把安化王已经被擒的消息透露出去。朱寘鐇的部下本就乱了阵脚,忽然听说主子被擒,立刻作鸟兽散。

  这时候黄河东岸的明军已经得到消息,立刻冲杀过来,如同摧枯拉朽,把朱寘鐇手下的部将、谋士抓的抓、杀的杀,这场仓促起兵的叛乱只用十九天就被平定了。

  仇钺平叛的时候总兵官神英、提督杨一清、监军张永统帅的大军还在半路上,忽然听了这个消息,倒也又惊又喜,又怕捷报不实,就一路开到宁夏城外,亲眼看着仇钺把朱寘鐇献俘于军前。

  到这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。张永就请神英率领大军押解朱寘鐇等人先回京师,自己和杨一清带了五百骑兵进宁夏府城安抚百姓,稍后回京复命。

  (二)

  八月初十,大军已进至京师郊外,正德皇帝传下旨意,大军在城外驻扎,第二天入城献俘。入夜,张永已经睡下,忽听外边有人叩门,张永问了一句:“是谁?”

  庞二喜在门外说:“杨都堂来了,要见公公。”

  听说杨一清来了,张永赶紧穿好衣服过去开门。杨一清一头扎进屋来,回手就把房门关上,脸上变颜变色:“公公,出大事了!”

  见杨一清神神道道的,张永也紧张起来:“出什么事了?”

  “我刚打听到一个消息:北京城里怕是要出大事!”杨一清嘴里说着“要出大事”的话,可又不说清楚到底是什么大事,只管瞪着眼睛瞧着张永。这一来张永被搞糊涂了:“到底什么事?”

  张永越急,杨一清越是不肯轻易说话,两只眼睛在屋里四下乱扫,又侧耳听了听外头的动静,这才故意压低了声音说:“咱们这次出征宁夏,兵不血刃就平了叛乱,将这股反贼一网打尽。可回来之后我才知道,宁夏城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反贼,真正的大反贼倒在京师!”

  以张永的头脑,立刻听出杨一清嘴里这个“真正的大反贼”指的是谁。可现在还不到他开口说话的时候,就打定主意先装一番糊涂,淡淡地问:“杨大人这话从何说起?”

  见张永揣着明白装糊涂,杨一清微微一笑,伸指沾了点儿唾沫,在桌面上写了一个“瑾”字。张永连眼皮也没抬,脸上木呆呆的毫无表情,半天才问:“部堂怎么知道刘瑾要谋反?”

  张永对写在桌上的字看也没看,却知道杨一清说的是谁,果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杨一清冷冷一笑:“公公知道刘瑾有个兄长叫刘景祥吧?”

  张永把头一摇:“不知道!”

  ——这个节骨眼儿上,张永自然是什么都“不知道”。

  杨一清也不理张永说什么,只管自说自话:“这个刘景祥要功劳没功劳,要本事没本事,无才无德、不文不武,就靠着刘瑾的势力,居然在后军都督府做了都督同知!这人早在六月份就病死了,可刘瑾一直不肯发丧。我刚得到消息,说刘瑾要在本月十五日为他哥哥发丧,到时遍请朝中文武百官,等百官一到,他就要拘禁百官,起兵谋反!眼下这个消息已经传得街知巷闻,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,难道张公公没听说吗?”www.sxynkj.ċöm

  其实杨一清这话说得满是漏洞。如果刘瑾真想谋反,他的计划怎么会传得“街知巷闻”?要真是这样,刘瑾岂不成了傻子?

  杨一清话里的这个漏洞并非无心之失,他是故意要让张永明白:刘瑾已是天怒人怨,要收拾这个阉贼的人绝不止杨一清一个人,而是“街知巷闻”,这叫天人共愤。

  张永精明过人,早听出杨一清的弦外之音。

  刘瑾是不是真要造反?难说。可“刘瑾造反”已经传得“街知巷闻”,这条死罪就坐实了。现在杨一清就是在问张永:想不想趁着兵权在手,大家一起用力,扳倒刘瑾!

  对刘瑾的下场张永早有预感,所以他才急着跟刘瑾撕破了脸皮。现在杨一清把“刘瑾要造反”的话说出来了,张永当然要抓住这个话头儿:“宫里的事老奴知道些。刘瑾祸害天下不是一天了,都堂说此人要谋反,咱家也信。可刘瑾日日夜夜都在宫里,是当今皇上最离不开的红人儿,党羽又众,耳目又多,不好下手……”

  不等张永说完,杨一清已经接了过去:“公公也是皇上亲信之人,提京军征讨反贼这样的大事,皇上不托别人,只托付给公公,这就是皇上的一番心意,难道公公还不明白?”

  说实话,杨一清把张永看得有点儿低了,以为这就是个无知无识的老太监,才把话说得这么直白。

  张永是个有见识的人,否则他怎么敢不顾一切地跟刘瑾决裂?现在张永也知道机会就在眼前,可这件事太大,做得成,名利双收;做不成,九族不保!犹豫再三,不敢轻易开口。

  见张永缩着脖子不吱声,杨一清又说:“刘瑾这贼反心毕露!公公既受荣宠又掌兵权,外有朝臣支持,内有东厂马永成、西厂谷大用暗助,自当趁着宁夏全功之际把刘瑾的罪状和盘托出,把宁夏造反的真相、天下臣民百姓的怨苦都说给皇上听。皇上是位有道明君,一定会听公公的劝,诛杀刘瑾,为天下人出一口气!要是办成这件大事,公公忠义之名昭于天下,足可比拟辅佐汉灵帝之吕强、随侍李存勖之张承业,以内监而立盖世奇功者,旷世只公等三人,无人可出其右!”

  杨一清真不愧了他的名字,果然是个“一清二楚”的人!把一番道理讲了个通透明白。这时张永也没必要装糊涂了:“杨都堂说刘瑾反叛,有什么凭据?”

  “京城百姓都知道刘瑾将要趁替兄发丧之机作乱……”

  张永摆手打断杨一清的话:“传闻作不得数。”

  在这件大事上杨一清早做好了万全准备,微微一笑,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递过来。张永接过一看,上面写着:“近年以来,主幼国危,奸宦用事,舞弄国法,残害忠良,蔽塞言路,无复忌惮。致丧天下之心,几亡神器之重……”

  ——原来是安化王起兵造反时发的“讨逆檄文”的原稿!

  忽然见了这个东西,张永吓了一跳,赶紧把这张纸片扔在地上:“杨都堂,此等大逆之物就该立刻销毁!你怎么拿给咱家看,真是岂有此理!”

  杨一清赶紧说:“这是附逆犯官孙景文所写逆文的原稿,进宁夏城的时候从他家里抄出来的,因为是反叛的物证,所以不能销毁。”俯身从地上拾起檄文,指点着上面的字句,“公公请往下细看,这里有刘瑾作乱的证据。”

  其实张永刚才一惊一乍都是装的,听杨一清这么说,才把檄文接过来细看,果然,檄文上清楚写着:“刘瑾蛊惑朝廷,变乱祖法,摒弃忠良,收集凶狡,阴塞言路,括敛民财,籍没公卿,封拜侯伯,数兴大狱,罗织无辜,肆遣官校,胁持远近。张彩、刘玑、曹雄、毛伦,文臣武将内外交结,意谋不轨。今特举义兵,清除君侧,凡我同心,并宜响应……”

  看了这些字句,张永暗暗点头。

  此次安化王造反虽然是出于个人的野心,却以“诛刘瑾,清君侧”为借口,现在有了这道檄文的原本,足可以定刘瑾的罪了。

  张永看檄文的时候杨一清始终紧紧盯着他,见张永脸色越来越阴沉,眼里露出几丝杀气,知道他已经下了决心,就从衣袖里又取出一张纸来:“这是朝中大臣共同列的刘瑾十七大罪状,公公也看看吧。”

  杨一清拿这个东西给张永看,并不是让他看刘瑾的“罪状”,而是告诉张永:大臣们早就联合起来准备收拾刘瑾了!

  锣鼓听声,说话听音。张永接过“罪状”看也没看,立刻就说:“刘瑾祸国殃民天人共愤!可他掌着司礼监,朝中宫里到处布满党羽,咱家一个人,未必说得动皇上……”

  张永说出这话,等于答应杨一清共同讨伐刘瑾。

  杨一清大喜,忙说:“别人想参倒刘瑾,成与不成还难说,可这话从张公公嘴里说出来,皇上一定会信。如果皇上犹疑,张公公可以叩头泣血、倾心剖胆、指天誓日,无论如何也要说动皇上。只要皇上答应除去刘瑾,公公不能有丝毫犹豫,立刻动手!抢在刘瑾‘造反’之前把他下了狱,天下就没有一个人能救他!刘瑾一除,大事就成了。”

  杨一清是一代俊杰,他的主意正和张永心里的算计不谋而合。

  这几年刘瑾作恶多端,已成天下公敌,万众一心要诛此贼而后快,真到了他张永拼死一搏的时候了。

  把一切利害得失都想清楚之后,张永“呼”地站起身来:“都堂说得对,老奴都这把年纪了还怕什么?这次定要为皇上尽忠,替国家除贼!”

  (三)

  正德五年八月十一,出征宁夏的京军奏凯班师,正德皇帝龙颜大悦。为了显示对立功将士的恩宠,不依惯例在午门献俘,特旨改在东华门献俘。朱厚照换上戎装亲至东华门城楼,文武百官在御桥之东恭候圣驾,禁军环卫,仪仗森严。朱厚照下旨把朱寘鐇及其亲眷十八人押送诸王馆看管,其余助逆的五百余人都被反绑双手牵进东华门,过左顺门,在紫禁城里走了一趟,又出右顺门,从西华门牵出。文武百官山呼万岁,金鼓之声响彻大内。sxynkj.ċöm

  这天晚上朱厚照在暖阁
第二十五章《王阳明(第二部:知行合一)》(4)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