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章《王阳明(第三部:此心光明)》(6)
经带兵先行,陛下可以传旨给张忠,让他派出心腹之人去见王守仁,把陛下的意思再三言明,命王守仁务必返回南昌候旨。若此人再不从命,陛下再治他的罪也不迟。”
到这时候朱厚照才算冷静下来,再一想,王守仁刚立了大功,自己真是不能轻易治他的罪。只好先照着王宪所说的办:“好,传旨给张忠,让他派心腹去见王守仁,一定要把他弄回南昌去!”下完这道令旨,自己又想了想,觉得还是不妥,回头又把张永叫来:“朕看这个王守仁是头倔驴子,牵着不走打着倒退!张忠也未必拦得住他。这样,你带一支人马沿运河南下,先到杭州驻着,给朕打个前站,要是王守仁来了,就截住他,若他再敢抗命,就给朕拿了他!”张永连忙领命去了。
这时候王守仁已经率领船队沿赣江而下,直抵广信,眼看就要离开江西进入浙江了。船到码头驻泊,刚刚系好缆绳,远远地一支马队飞奔过来,走得近了才看清楚,这分明是一队缇骑,当先马上是个太监。
一见这帮人过来,守仁就知道麻烦又来了。可现在避无可避,干脆自己迎上岸来。那队人在守仁面前下马,当先的太监满脸带笑上前行礼:“这位是南赣巡抚王大人吧?咱家是御马监掌司吴经,奉提督军务张公公的命,给大人送来一道公文。”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折子递过来。
这个“御马监”是宫里二十四衙门之一,表面上是个养马的差事,其实专掌兵符,在朝中与兵部衙门共执权柄,在地方上兼管各督抚军马调配,权力之大仅在司礼监之下。御马监掌印太监张忠是正德皇帝身边极亲信的人,势力丝毫不输于张永。这个吴经是御马监的掌司太监,俨然是张忠的副手,也是个得罪不起的人物。王守仁对这个人也不得不客气些,又拱了拱手,这才接过文书打开一看,只见抬头写的是“钦差提督军务御马监太监”,就知道这是正德皇帝手下的亲信大太监张忠发来的公函。
这道公文表面上是太监张忠所下,但里面用的全是皇帝的口吻,王守仁何等聪明,早已看出,这分明是正德皇帝的意思,却借这个太监的嘴来传话。
公文里提到三点:
第一,地方战乱刚平,王守仁身为巡抚,应该留在地方巡视,不该亲自押解钦犯上京。
第二,钦犯中有些女眷多是皇室宗亲,由官兵押送多有不便,不合礼数,万一出了事,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。
第三,官兵押解钦犯沿途而上,会给地方百姓增加粮饷负担,正德皇帝颇不忍心……
胡说八道,真正是胡说八道。
王守仁身为巡抚,为了地方百姓利益着想,这才急着把钦犯押送进京,免得皇帝“御驾亲征”带着几万大军进了江西,骚扰地方,祸害百姓。至于钦犯中的女眷,王守仁早已想到此节,专门挑选了一批王府的内监照看她们,何来不便?至于说官军押解钦犯沿江而上,要地方上负担粮饷,难道这么一点儿人马所用的粮饷,能和皇帝带着一群宠臣权贵和几万京军边军御驾亲征花费更大吗?
天下人不讲理,你都可以和他说理,偏偏皇帝不讲理,谁也没有理可以跟他讲。
犹豫了半天,守仁赔着笑脸对吴经说:“这位公公,张公公文书里说的本官都看懂了,也实在是有道理。只是宁王此次造反蓄谋已久,手下心腹死士众多,遍及各处。而且我审讯钦犯时得知,宁王早已料到皇帝会御驾亲征,派遣了大量死士沿路潜伏,准备刺杀圣驾,陛下南巡实在是不安全。宁王虽破,他在江西仍有党羽,将此人久押南昌,万一有事,本官等难以交代。另外江西连年旱灾,今年更是一场大旱,已经五个月滴雨未降,百姓生计艰难,恐怕无力供奉京师来的大军,所以……”
守仁说的一句句都是实话,可眼前这个太监是江彬、张忠手下的死党,他的心里只有那些人的命令,根本不知道什么百姓。见王守仁这里唠叨个不停,吴经笑着说:“王大人,公文虽然是张公公下的,可内里的意思王大人也应该懂得,这都是皇上的意思。既然皇上让王大人把一干钦犯押回南昌候旨,王大人照旨而行就好,问这么多做什么?”
“可这些是重要钦犯,必得送到京师献俘,此是国家典制,一丝也错乱不得,现在旨意让本官把人犯押回南昌,总得有个道理才说得通吧?”
眼看王守仁一味较真,吴经也知道这个南赣巡抚是个麻烦,前头他就不遵圣旨,硬把宁王从南昌押解到了广信,现在又说这样的话,看来还想再抗一次旨。
可王守仁又是平定宁王之乱的大功臣,眼下皇帝拿他都没有办法,自己一个传旨的内使,与其和这个封疆大吏硬碰硬撞的,倒不如干脆把实底交给他,只要王守仁肯听话,把人犯押回南昌,自己就算交差了,其他的,管那么多干吗?
想到这儿,吴经又换上一副笑脸,一探头,把嘴凑到王守仁耳边:“王大人,咱家跟你说句实话,这次皇上带了几路大军御驾亲征,可刚走到涿州地面,王大人这里就平了叛乱,你让皇上怎么回京呀?再说,眼下几路大军都进了江南,皇上自己也到了临清,事情到这个地步就更不好下台了。所以皇上的意思是让王大人先把宁王押回南昌,等皇帝的大军到了江西,你再把宁王等人放回到鄱阳湖上,然后你们江西兵和京城来的军马会师一处,再到湖里去擒拿宁王,这么一来,江西兵照样有功,皇上呢,也不至于白跑一趟,两全其美,大家都好,你看如何?”
朱厚照的这个主意,大概算得上开天辟地以来,从皇帝脑子里想出来的最荒谬绝伦的点子了。如今听吴经把这话一说,王守仁目瞪口呆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见王守仁瞪着两眼不吭声,吴经倒会错了意,忙说:“王大人放心,无论如何你的功劳是跑不了的,皇上也说了,到时候擒了宁王,一准封王大人一个伯爵。”
这帮没有廉耻的东西,倒把王守仁也看成和他们一样的小人了!一时间王守仁真想冲这个太监狠狠地说几句硬话,可喉咙焦干,张口结舌,硬是说不出话来。好半天才总算缓过劲来,越想心里越别扭,忍不住重重地叹了口气。
在吴经想来,守仁叹这口气,意思是答应照办了,就笑着说:“咱就说嘛,王大人是明白人,一点就透,事不宜迟,王大人明天就回南昌吧?”
到这时候王守仁心里已经知道,有这个太监在广信府盯着,自己想往前走也走不成了。把牙一咬,硬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来:“公公说得极是,本官头脑鲁钝,一直没明白其中关窍,现在多亏公公点醒,不然倒把事办坏了!既然如此,本官明天就回南昌。”
眼看到底劝住了王守仁,吴经心里这块石头才算落了地,又和守仁坐在一起喝了两杯酒,说了几句闲话,眼看天也快黑了,这才起身告辞。守仁客客气气地一直把吴经送上了岸,看着太监坐车离去,立刻吩咐:“把冀元亨、雷济都找来。”自己钻进船舱,拿起纸笔写起公文来了。
片刻工夫,冀元亨和雷济都进了舱,守仁这里也写好了一道简单的公文。见二人来了,立刻对雷济说:“你这就通知下去,天一黑,船就起航,今天夜里不要停留,一定要出江西省境。”壹趣妏敩
雷济一愣:“可那太监刚才……”
“不要理他!咱们连夜动身,谅他们不会发现,明天船过玉山,进了浙江,他们就算发现,也追不上了。”王守仁又转向冀元亨,“这次发来的是‘提督军务御马监太监’的文书,这公文虽然是从皇上那里发来的,可毕竟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。我已经给兵部写了一道咨文,询问兵部堂官:提督军务御马监掌印张忠并未到江西,所提‘将宁王等押回南昌’之事又不合情理。眼下叛乱初平,难保会有叛贼伪造文书,所以现在把文书封送兵部,请他们查勘这道公文到底是何人所发,是真是假。你把公文送到京师,让兵部验明文书的真伪之后,发一道回文给我。”
“可这公文分明是从那个太监手里……”
冀元亨还没说完,雷济已经笑了出来:“先生真有办法,竟给你抓住了这个空子!这帮人做事不择手段,这次咱们也给他们装一回糊涂!就说怀疑这道‘公文’是假的,让兵部去查,等兵部来了回文,咱们已经进了京杭大运河了!”
听雷济这么一说,冀元亨也想到了其中关窍,不由得也笑了起来:“学生马上动身。”拿起桌上的文袋就要走,守仁忙一把扯住他:“别急,你这一走,只怕引起那些人的注意,且待在船上,明天早上船队到了浙江境内,你再上岸也不迟。”
当天王守仁先传下令来,命所有官船靠岸停泊,官兵都上岸驻扎,又派人到广信街市上去买菜买肉,故意到处散播消息,说他们从南昌来的官船,明天一早就要回南昌去。
黄昏时分,官兵都上岸吃饭,还在江滩上搭起几座帐篷。守仁也上了岸,专门派雷济到广信知府衙门去知会,说巡抚江西副都御史王守仁到了。广信一城的官员赶紧跑来迎接,把守仁请进府衙吃了一顿酒席,直到初更,这才回到官船上歇了。
就这么又等了半个时辰,眼看天已经黑透了,岸上也看不到一个人,守仁这才悄悄发下令来,把白天搭的帐篷都扔在岸上,官兵一起登船扬帆而去,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广信,直奔浙江。
这一路上顺风顺水,天蒙蒙亮的时候,江边隐约显出一座城镇,雷济忙去问了掌船的人,回来告诉守仁:“先生,咱们已经到了玉山县,再往前走就出江西地界,进浙江了。”
“到杭州还有多远?”
“还有四百多里水路,过衢州府常山县,出了草萍驿,就进钱塘江了。”
进了钱塘江,就是京杭大运河,正德皇帝眼下正在山东济宁,只要沿着运河上溯,用不了几天就到皇帝跟前了。
把宁王押送到皇帝面前,皇帝就没理由南下了。江西百姓身上的一场大难,总算解了。
(三)
几天之后,王守仁押解宁王一行经衢州府,过草萍驿,一直到了杭州城外,进入钱塘江直抵京杭大运河,准备由此上溯往济宁方向去了。
当然,王守仁心里也很清楚,自己这次押解宁王北上献俘,是公然抗旨。所幸自己在广信接的只是一道“威武大将军敕书”,并不能算是圣旨,可内里的意思到底还是一样的。这一次献俘之后,只怕就会革职下狱了。
在这上头王守仁早就看开了,革职就革吧,下狱也没办法,大不了再到诏狱里去写几首诗,背背《易经》,然后削职为民,回家乡讲学去。
把什么都想开了,王守仁更不在乎“抗旨之罪”了,在官船上饮酒写诗,谈笑风生。雷济见守仁这么高兴,倒有点儿不明白,拐弯抹角地问他,守仁把自己心里的想法一说,把个雷济也逗笑了:“当年学生说过,给都堂当三年差,然后就拜在都堂门下,如今正好满三年了。将来都堂致仕回乡讲学,学生就追随左右,想来皆是天意,有趣得很。”
王守仁捋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:“你说得没错,前半辈子当官,好好做一个‘修齐治平’,后半辈子讲学,专讲天理良知!这是天意,好得很!”
此时船已行至杭州大关桥畔,马上就要驶入运河了,忽然听得岸上有人高声喊叫:“来的是副都御史王大人的官船吗?”
船上的人忙回应道:“正是。”
“有内使传皇帝旨意,着命官船速速靠岸!”
忽然听说有旨意,守仁赶紧走上甲板,果然看到岸边停着一辆马车,几个宦官站在岸上,忙命官船靠了岸。那几个太监走上船来,当先一人正是张永的干儿子御用监管事太监庞二喜,走上来问道:“你是提督南赣兵马右副都御史王守仁?”
“正是。”
庞二喜从袖子里掏出一幅黄绫卷轴高声叫道:“王守仁接旨!”守仁无奈,只得跪下接旨。庞二喜展开圣旨念道:“王守仁不得北上,即返南昌候命,钦此!”又对守仁说道,“王大人接旨吧。”
这一次是实实在在的圣旨了。正德皇帝终于忍不住,从幕后跳出来了。
想不到自己这一路上接二连三接到这样毫无廉耻的旨意,王守仁满心是火,忍不住提高了声音:“这位公公,下官押解钦命要犯进京,事关机密,至为要紧,一天也不能耽搁,现在公公传这样的旨,请问下官为什么不能北上?”
守仁这句话倒问得有趣,庞二喜只是个传旨的太监,哪里答得出来?只能说:“圣旨写得明白,王大人不要多问,接旨就是了。”
到这时候守仁已经猜到,这个太监突然出现在杭州,一定和前面接到的那道“威武大将军钧帖”有关。看来这帮人已经发现守仁没回南昌,而是连夜赶往浙江,所以这帮家伙又跑来杭州截断道路,不让自己北上。如果依着他们的意思把宁王再押回南昌,那皇帝势必率领大军御驾亲征直至南昌,不但江西百姓要遭一场大劫,后面的事也会被搞成一团乱麻。
眼下虽有圣旨,但守仁出发之前已经下了决心,既然把宁王送出了江西,就绝不能让这个祸害再回到江西去。可眼下又被截断道路无法北上进京,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宁王留在杭州,交给从京城派来的人接收,再由他把宁王转交给皇帝。
顷刻之间,王守仁已经暗暗拿定了主意。随即想到,眼前这个传旨的太监,应该并不是皇帝身边的心腹人。
是啊,皇帝已经到了山东,他派到杭州来拦截宁王的一定是个有权有势的大太监,绝不会是这么个小小的管事,自己如果叫眼前这个人缠住,就什么事也办不成,必得找出他背后真正的大人物,才好说动。
想到这儿,守仁把一肚子的急火强压下去,勉强换上一副笑脸来:“既然有旨,本官这就遵旨行事。不过本官已经把宁王等人押到杭州来了,公公不妨到官船上看一看,也算是验明正身,回去之后皇上问起,公公也好回答。”
守仁这几句话说得稳稳当当,庞二喜也觉得是个理儿:“好,就看看吧,有劳王大人了。”
见庞二喜让自己稳住了,守仁回身叫过雷济,高声说道:“本院先陪这位公公去看钦犯,你去知会钱塘县,就说官船上有要犯,官兵职责重大不便上岸,请钱塘县帮着准备些饭食送过来。”压低声音嘱咐道,“我稳住这个太监,你马上到城里去打听,看这次来杭州的大人物是谁,住在何处,都打听清楚后赶紧回报。”
雷济是个机灵透顶的人,听守仁说这一明一暗两句话,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,一句话也不问,一溜烟飞跑去了。
守仁陪着庞二喜把押送钦犯的几条官船都看了,宁王等几个主要人犯都让庞太监一一过目,又客客气气地把庞二喜送回岸上,却见雷济已经回来,挤在人堆里冲他使眼色。守仁假装不知,一直把庞二喜送上马车,看着他走远了,才回到船上来。雷济早已等在这里:“都堂,学生都打听清楚了,这次皇上派到杭州来的是大太监张永,听说皇帝刚加封他‘提督团营兼领宣府北路官军’,所以这太监随身还带了三千军马,都驻在杭州城外,张永自己住在杭州织造衙门。”
“好,我现在就去见张永。”
雷济知道这些太监一个个位高权大,很不好惹,守仁这次去说的又是吃劲的事,生怕有什么冲突,让守仁吃了亏,忙说:“学生跟都堂一起去吧。”
“不,这次咱们要随机应变,人去得多了,话倒不好说。”见雷济一脸忧急,守仁笑了,“放心,这几年在江西什么事没遇过,现在不过一个太监,他还能吃了我吗?”随即穿起大红官服,戴上乌纱帽,一个人上了岸,到杭州织造衙门去见张永。
这时候庞二喜已经回来复命,张永知道王守仁这个人文武全才,机警百出,这几年平贼灭寇,生擒反叛,本事十分了得。这一次又故意违旨不遵,一心要把宁王押解到北京去献俘,看来胆子也大,人也很耿直,恐怕庞二喜对付不了他,就问:“王都堂那里怎么样了?”
庞二喜忙笑着说:“父亲放心,王大人已经接了旨,并没有多问什么,还领着儿子去看了宁王等人,估计他现在已经明白了皇上的心意,也不再瞎闹了。”
听了这话张永也松了口气。后堂里摆上了晚饭,庞二喜正服侍张永用膳,隐约听得外面喧喧嚷嚷,不知什么人吵闹起来了。
张永是个办多了大事的人,脑子很灵,一听外面的动静就觉得不是路,不由得皱起眉头。庞二喜忙说:“儿子去看看。”飞步跑了出来,却见王守仁戴着纱帽,穿着大红孔雀补袍服,脚下蹬着一双官靴,故意摆出这一副三品官的做派,正在和门上的人争吵:“本官是朝廷副都御史,特来拜见张公公,你们这些人如何敢拦着我!”www.sxynkj.ċöm
刚才还说这个王守仁识抬举,不再闹了,想不到一转眼工夫此人竟又闹到门上来了!庞二喜又急又气,赶紧迎上来:“王大人不是回南昌了吗?怎么又进杭州城里来了。
第四十七章《王阳明(第三部:此心光明)》(6)(2/3).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