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王守仁李梦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十三章《王阳明(第一部:龙场悟道)》(13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第十三回弱女子忍羞求阁老,李东阳定计救忠臣

  (一)

  这一夜,就这么熬过去了。

  第二天一大早,礼部侍郎王华接了一道圣旨,将他调任南京吏部尚书,接旨即日启程,不得延误。

  明朝初建时定都南京,后来被永乐皇帝迁到北京去了,在南京还留了一套朝廷班底。只是皇帝和内阁都在北京,南京的六部九卿各级衙门只是个空壳子,不负实责。现在皇帝把王华从北京城里的礼部侍郎调到南京去当“吏部尚书”,这是明升暗降,夺了王华的实权。

  当然,这“圣旨”又是刘瑾写的。既然王华不肯为自己所用,刘瑾就决定把这个老臣赶走了事。

  接了旨,王华当天下午就离京而去。走前一个人也没见,一句话也没留。

  老公公到南京去了,宜畹心里也彻底绝望了。

  原本她就已经感到绝望。可那时好歹老大人还在家里坐镇,也还当着礼部侍郎,那些阉党或敬王华之名,或畏王华之势,多少还有点儿顾忌,不敢随意加害守仁,这让宜畹觉得还有一点儿指望。可现在连老大人也被架空了,而且走的时候既没去见任何人,也没对儿媳妇说一句话。m.sxynkj.ċöm

  宜畹当然知道自己那场大闹惹得老大人生气了,到现在还没原谅她。可王华临走时没去见任何朋友,也就是说他真的下了狠心,把关在牢里的儿子扔下不管了。如今在这世上,还记挂着“王守仁”的,就只剩这个柔弱的女人了。

  眼下,这个柔弱的女人孤坐在一片昏天黑地里,心里一点儿主意也没有,满脑子想的全是一个“死”字。

  诸宜畹就这么呆呆地傻想着。想多了,就生出个幻觉,似乎随时会有仆人大哭着跑进来报信,接着就看到丈夫的尸首……越想心里越害怕,越想越觉得没路走,到最后,只好硬逼着自己什么都别再想了。就这么孤零零地呆坐了一夜又半天,忽然间,宜畹想到了一个主意!

  对呀!老大人在家的时候自己连大门也不敢出,什么事也做不成。可现在他老人家已经不在家了!王华是个刚强的人,绝不肯为了儿子的性命去求人,可宜畹愿意为了守仁去求任何人,现在她可以去求人了!

  可是求谁呢?

  平时和守仁打交道比较多的都是些和他年纪相仿的文人才子,这些人官做得不大。现在守仁被奸党陷害入狱,这些做小官的朋友们如果不肯投靠奸党,就一定帮不上忙;若是已经投靠了奸党,又一定不肯帮忙。

  看来只好去求那些平常和公公有来往的大人物了。

  既然是大人物,自然是官儿越大越好。宜畹皱着眉头琢磨了半天,下了决心,先去求求当朝首辅李东阳。

  这种时候李东阳的府上早已大门紧闭,府门前空荡荡的一个人都看不见。宜畹鼓了鼓气,上前拍门,李家的仆人从门缝里往外看,见是个年轻女人,犹豫了好半天,总算把大门打开了一条缝儿。

  要是个男人,李府的大门绝对叫不开。可青天白日的让一个年轻女子在门外站着,太不成体统。所以李府的大门实在是不开不行。

  见人家好歹开了门,宜畹赶紧说:“我是兵部主事王守仁的内眷,想求见阁老,烦您老通禀一声。”

  管家冷着脸说了一句:“你在这儿等着。”大门又关上了。

  刚才宜畹什么也没想,急火火地跑来求人。现在看了管家的冷脸,宜畹忽然明白过来:李东阳根本不会见她!sxynkj.ċöm

  且不说自己现在是个“犯官”家属,身上担着多少嫌疑,就说人家是内阁首辅,什么样的身份!怎么会让一个年轻女人孤身进他的府门呢?

  真是傻!怎么不动脑子想想!就这么急着忙着出来求人,抛头露面,出乖露丑,白白地自取其辱!同时又扫了王家的面子,坏了老公公的名声。

  看来王家的门楣,无论如何要被自己这个糊涂女人抹黑了。

  果然,没多大会儿工夫李府的管家回来了,这次连大门都没开,隔着门说了声:“阁老不便见客,夫人请回。”之后再没人理她了。

  宜畹又在朱漆大门前站了好一会儿,这才自己把自己说服了:阁老不会见她,站在人家府门前不走也实在没道理。慢慢转身走下台阶,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剧烈的绞痛,顿时出了一身冷汗,整条左臂酸麻得抬不起来,头晕眼花两腿发软,摇摇欲倒。杏儿赶紧过来扶着她在台阶上坐下。

  宜畹手捧着胸口坐在石阶上,只觉一颗心像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似的,眼前一片漆黑,不得不把头靠在杏儿肩上,坐在那里一动也动不得了。

  这一次,真的是走投无路了。

  (二)

  不说门外的诸宜畹走投无路,坐在府里的李东阳也早就焦头烂额了。

  弘治皇帝在位的时候,那么谦恭亲切,从谏如流,把这些正直老臣们都给“宠坏”了。谁想到先帝刚刚晏驾,时局竟会发生如此变故!一夜之间天翻地覆,两个老搭档刘健、谢迁双双被罢,朝中的御史言官几乎被清洗了一遍,所有敢说话的人不是贬了官就是下了狱,或者被阉党派来的刺客灭了口!几天工夫,弘治朝的旧臣子被换了一茬儿。李东阳一个人独木难支,毫无作为,眼瞅着刘瑾把朝廷当成了自家的菜园子,想种什么就种什么,想砍什么就砍什么。正德皇帝对这一切视而不见,一声不吭……

  唉!皇上。

  其实刘瑾敢这样肆无忌惮,说穿了,是正德皇帝在背后做推手。因为正德皇帝嫌恶这些正直的前朝旧臣,要把这些人全部罢黜,换上一批他觉得“有意思”的人。

 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,皇上要用自己的亲信也不是什么怪事,只是他这个“换”法未免太不讲理!在当下这种时局,被正德皇帝厌弃的老臣们能全身而退就算是福气了。

  兵部尚书刘大夏最聪明,走得最早。

  吏部尚书马文升也是明白人,走得不算迟。

  都御史戴珊不怎么聪明,可他有福,该死的时候就病死了。

  刘健、谢迁没那么机灵,也谈不上福气,被几个阉贼收拾得灰头土脸,可好歹这俩人也走了,脱身了。

  偏就他李东阳!被皇上留在了朝廷,留在了内阁。上与权阉同流合污;下要遭天下人的咒骂,坏自己的名声。

  谢迁、刘健两位阁老罢职离京的时候,李东阳前去送行。刘健当场说了李东阳一句:“当初咱们三个人商量诛除奸党的时候,我们两个都想除恶务尽,只有西涯先生愿意退一步,让皇上把这几个东西送到南京闲住。如果当时你也说一句硬话,何至今日?”

  就这一句话,把个倔老头子李东阳说得直掉眼泪。

  其实刘健这么说不公平。

  当时三位阁老和群臣联名上奏请皇上处置刘瑾这帮人,正德皇帝做出妥协,愿把刘瑾等人遣往南京“闲住”,这时候李东阳的意见确实比另两位阁老温和些。可回头看看,李东阳劝刘、谢二位答应皇上,就把刘瑾他们送到南京安置,难道这个主意没有几分道理吗?

  当时李东阳出那样的主意,就是怕朝臣们用事太急,把皇上逼得太紧,以致生变。现在事态真的变了,皇上彻底偏向了刘瑾一方,朝局恶化到如此地步,难道不说明李东阳有几分先见之明吗?

  可人心就是这样:世道越是败坏,人们就越固执地坚信正直。那些曾想折中取势的人,不论想法是对是错,到最后,一定会挨世人的骂。现在刘健骂李东阳,百官骂李东阳,以至后世的读书人都因为这个“姑息养奸”责备李东阳,而李东阳,只能低下头来一声不吭。

  忍辱负重吧。

  负重还容易些,忍辱,要比负重更难。

  这时管家走了进来:“老爷,兵部王主事的夫人还在门口坐着不肯走。”

  一听这话李东阳的脸沉下来了。

  这都什么时候了,还有人来给自己出这样的难题!

  可王华是自己的老朋友,守仁是自己的侄儿,现在守仁
第十三章《王阳明(第一部:龙场悟道)》(13)(1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