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二章《王阳明(第二部:知行合一)》(1)
第一回进书院先生讲圣学,讨五恶阳明遭暗算
(一)
文明书院在贵阳府城的忠烈桥西侧,以前一直是个挺破落的地方,直到几年前,刚到贵阳上任的按察副使毛科才派人好歹把它翻修了一下,多少有点儿模样了。一道齐整的青砖高墙,新崭崭的红漆大门楼,门上“文明书院”的牌匾是毛科的手迹。走进去是一道新修的照壁,当门处“恭敬整肃”四个大字是写给生员们看的,背后绘着一幅孔圣人“西狩获麟”的故事画。
相传麒麟是神兽,每遇圣王则出,可春秋乱世邪恶当道,不知从哪儿跑出这么一个傻乎乎的麒麟,立刻叫人打死了。打死后也不知道是个麒麟,把孔夫子请去观看,孔子见了就冲着麒麟大哭:“这么个邪恶世道,你跑出来干什么……”
想到这儿,王守仁不由得摇头苦笑。
转过照壁迎面是一间旧房子,破旧的门额上题着“文会堂”三个大字,中堂高悬着孔圣人像,下面摆着香案和供品,四壁挂着核桃木大漆竖屏,堂中桌椅几案没有一样是新的,漆都有些斑驳了。
既然叫文明书院,就该是这么个破落的地方。
一位五十上下的先生正在文会堂里坐着,见守仁提着包袱进来,忙站起身一颠一颠地迎上来:“这位就是阳明先生吧?鄙人陆之谦是书院的教授,听说先生要来,特在此恭候。”
这陆之谦生得身形胖大,挺着个肚子,一身衣服都被撑得圆滚滚的,一张脸好像用白面捏出来的包子,细眉小眼,一个小号的蒜头鼻子,配着一张细齿薄唇的小嘴,再加上这副亲切的笑容,更显得这张肉墩墩的胖脸奇大无比。守仁和他互道了声“久慕”。陆之谦往守仁身后看,见跟进来一个黑黝黝的夷人,青布包头,一身短衣草鞋,腰上插着一把银灿灿的长刀,肩上扛着一捆行李,看不出是什么路数,不禁有些诧异。
见陆教授一脸惶然,守仁忙说:“这是我在龙场结识的一位兄弟,叫尔古。”
陆之谦把尔古上下扫了两眼,略点了下头算是打个招呼。又冲守仁笑道:“漱居之所已经安排下了,先生看看是否满意。”领着守仁进了后院。
这后院里的几进书斋倒是新修的,一共四间,全是青砖黑瓦,绿窗红门,门楣上题额分别写着颜乐、曾唯、思忧、孟辨,房里书声琅琅,书院里的几位训导正给生员们授课。
文明书院里原有教授一人,训导四人,每月从官府领取廪米六斗的“廪膳生员”四十人,增广生员四十人,另有附学生一百余人。如今守仁被提学道席书请出山到书院里充任训导,这么一来书院里共有六位教员,一共教着二百来个学生。
王守仁今年三十八岁,见过世面,在龙场讲学也有几百场了,可现在要给一群生员讲学,和早前教苗人识字算数大不一样,心里有些紧张。陆之谦看出他的心思来,笑着说:“阳明先生是状元公之后,浙江第一才子,非比寻常,不但生员们要多听先生讲评,就是我们这些教授、训导也该多向先生请教。”说完领着守仁转过书斋往后边来。
后院里又全是早年的旧房,一座不大的孔庙,内有圣人塑像,两侧侍立着颜渊、仲由、端木赐、言偃、冉雍、冉求、冉耕、宰予八位弟子,像塑得不是很精,规范倒也俨然。守仁在这儿上了一炷香,拜了拜。
孔庙之侧是两间书斋,各有四楹之广,左为“师文”,右是“学孔”,里面图书满壁,静悄悄的没有人迹。后头一座小院是教授、训导们的住处,门上一块小匾写着“乐育轩”三个字。院外左右两排厦屋是生员的居所。陆之谦推开一扇房门,守仁跟了进来,见这间静室不大,屋里只有一床、一几、一案、两椅,案头摆着笔砚和两部书,一部是天下学子必读的朱子《四书集注》,另一部是南宋谢枋得所著的《文章轨范》,此外四壁萧然,别无长物。壹趣妏敩
“阳明先生看着还满意吗?”
这几年王守仁吃过太多苦了,眼前这个简单的住处已经让他十分满意,连声道谢。心里想得最多的还是讲学的事:“请问一声,府学里常讲的是哪些学问?”
“哦,无非是‘四书五经’,洪武皇帝亲定《御制大诰》,以及《大明律》。”陆之谦笑着说,“阳明先生刚到,不必急于一时,先休息两天,讲学的事慢慢再说。”对守仁拱拱手,出去了。
尔古把守仁的行李放好,被褥铺在床上。见房里只有一张床铺,就用眼扫了一下,算算地铺打在哪个墙角合适。守仁一眼看出来,笑着说:“兄弟饿了吧?咱们出去找点儿东西吃。你出山的时候连被褥都没准备,也要买新的,再买一张竹床,我睡这边,你睡那边,晚上闷了可以说说闲话。”领着尔古出了书院,上了大街。
贵阳府城是城中有山、山边有城,铜鼓山、来仙洞、凤凰山、狮峰台,鸦关山景、龙井秋音、灵泉映月、圣水流云、虹桥春涨,处处灵秀旖旎,值得一看。sxynkj.ċöm
眼看天色尚早,守仁和尔古在大街上吃了一碗米粉,顺便跟人打听贵阳城的名胜,粉摊的老板告诉他,城西有座大罗岭,山上有杖钵峰、宝塔峰、钵盂峰、三台峰、檀山、狮子岩、象王岭诸处名胜,号称黔南第一奇山秀水,是个清幽自在的去处。守仁一时心血来潮,就和尔古往城西走来。满街的人看守仁一副读书人的做派,身后却跟着个短上衣宽裤脚、头缠青布腰挎长刀的蛮子,都觉得奇怪,站在街边盯着他们,守仁也不理会,和尔古一路出了贵阳西门,来看风景。
想不到大罗岭美则美矣,却很荒凉,山间没有一条像样的路,偶尔路过一两处小村,只见房舍全成断壁颓垣,没有一家住户,村外有些平地似乎被人耕作过,也早撂荒了。在山里走了一下午见不着半个游人,只看见溪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“黔南锦绣”四个字,算是大罗岭上唯一的文物景致。
想不到这么好的一处山水搞得如此荒凉,守仁觉得奇怪。有景也看不下去,只得下山回城。路过一间卖米粉的店子,忽然想起,当年自己到龙场驿上任时曾在这里吃了一顿饭,店老板还好心指点了自己一堆话。那时他听信了店主的话,以为去龙场九死一生,现在不但走出来了,还多了一个好兄弟跟着,越想越有趣,一时好事,又进了店里。
粉店的掌柜还是当年那个大嗓门的黑胖子,见守仁领着个挎刀的蛮人进来,不禁一愣。守仁也没多想,只问店家:“这位大哥还认得我吗?”店主看了守仁半天,哪还想得起来?守仁笑道:“三年前我到龙场驿去做驿丞,在你店里吃过一碗米粉。”
店主抓抓头皮想了半天,终于记了起来:“原来是这位老爷!这三年在龙场过得还好吗?”
要说守仁这一辈子,活得最舒心、最惬意、最充实的就是在龙场给苗人讲学的这两年了。可这话说给胖掌柜听,人家肯定不信,只好含糊地说了句:“现在我已经改任府学训导了。”
胖掌柜是个热心肠,一听这话如释重负:“那就好!在府学教书,可比在深山老林里受罪好多了。”看了尔古一眼,悄悄把守仁一拉,“这位老爷,借一步说话。”把守仁领到一边,低声问,“老爷身边这蛮子是干什么的?”
“是我在龙场结交的一位兄弟。”
见守仁跟这蛮子称兄道弟,胖掌柜把嘴一撇:“唉!老爷大概不知道,不久前水东的蛮人叛乱,一直打到贵阳城下,害了不少人!现在老爷领着这么个蛮子在街上走,又挎着刀,要是碰上衙门里的人,恐怕二话不问就把他捆走了!你也要吃官司。”
胖掌柜这句话点醒了守仁。
难怪贵阳城外荒无人烟,原来是水东大羊场那场战争的关系!要按店家这么说,尔古这个“蛮子”挎着刀在街上乱转,弄不好真惹了麻烦,倒让自家兄弟受委屈。
想到这儿,守仁赶紧过来跟尔古说:“兄弟,你把那刀给我拿着。”
尔古不懂守仁的意思,但大哥说话他没有不听的,就把刀交给守仁。可土司送的这把宝刀银灿灿的实在太惹眼了,守仁拿在手里也不像话,照样惹人注意。没办法,还是跟胖掌柜商量,请人家帮忙胡乱找了几张皮纸把刀裹起来夹在胳肢窝里,赶紧领着尔古先回书院,把刀收好,跟尔古说:“以后在贵阳城里,出门的时候不要带刀,否则不方便。”
尔古倒老实:“行,我听大哥的。”
守仁又找出两件衣裳:“你把那身苗人的衣服换下来,不然太显眼。”
一听这话尔古有点儿犹豫:“尔古是个彝家人,汉人衣服太麻烦,穿起来不方便。”
其实尔古也有心眼儿,刚才守仁和那个店老板说的话他隐约听见了,现在他也知道这身衣服一旦脱下来,只怕再也穿不回去,心里犹豫。他看了看守仁的脸色,知道大哥为难,也不说别的,把衣服脱下,换上了汉人的装束。
看尔古换了衣服,又在头上扣了一顶六合一统帽,不那么惹眼了,守仁就领着尔古上街买了被褥、竹床,回来时,晚饭已经摆在桌上。
吃过晚饭,陆之谦满脸带笑地进来了:“阳明先生刚到,本该歇息几天,不想今天正好有位训导病了,只好偏劳先生了。”
听说自己马上就要给学生讲学,守仁又兴奋又紧张,忙说:“王某自当尽力。”
“好,明天起阳明先生就在‘思忧’斋里给生员们授课吧。”
(二)
从这天起王守仁就在府学里给诸生们讲学,一开始有些紧张,不过几天就习惯了,和书院里的训导、生员们都混熟了,在一起谈讲学问,有说有笑。尤其书院教授陆之谦对他特别客气,没事的时候常来守仁屋里坐坐。
这位陆教授在学问上没什么出奇之处,却很好奇,总有很多问题向守仁讨教。有时还拿出纸笔记上几句。守仁见陆教授这么认真,也很高兴,就把陆之谦当成好朋友,凡是思考中有了心得,就直言不讳地说给他听。
此时已经入了秋,可贵阳城里“秋老虎”闹得厉害,稍稍一动就大汗淋漓。这天午后,守仁在屋里热得坐不住,到后院紫藤架的阴凉儿底下坐着乘凉。正在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的时候,忽然身边有人低低咳嗽一声,他睁开眼,见一个叫吴甫的廪生躬身站在一旁,守仁忙问:“有什么事吗?”
吴甫往左右看了看,见院里另有两个训导、十七八个生员或站或坐,教授陆之谦也搬把椅子坐在墙角,手里捏着个蒲扇闭目养神,就冲王守仁作了个揖:“学生想问一问,先生对‘圣人诛少正卯’一事如何计较?”
原来吴甫要问这么个事。守仁微微一笑:“此事生员怎么看?”
吴甫客客气气地说:“《荀子》有载:孔圣人和少正卯同在鲁讲学,少正卯奸狡善辩,每每引诱孔门弟子,以致圣人门下‘三盈三虚’,弟子流散。后来圣人做了鲁国的大司寇,上任仅七天就诛了少正卯。圣人的弟子来问,圣人说:人身上有‘五恶’,叫作‘心达而险,行辟而坚,言伪而辩,记丑而博,顺非而泽’,这五种恶行比偷窃还要可恨。有其中任何一项恶行的就该杀,而少正卯五恶俱全,邪恶至极,实在是非杀不可!学生以为圣人以‘五恶’诛少正卯是为天下正视听,当然是件大好事,先生以为如何?”
守仁眯起眼睛略想了想,指着身边的凳子对吴甫说:“居!吾语汝其故。”
这一句正是《荀子》篇中孔圣人对弟子说的原话。守仁拿出来说,是和弟子开玩笑。听他这么一说,近处的几个学生都笑了,一起围过来听守
第二十二章《王阳明(第二部:知行合一)》(1)(1/3).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