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祖宗保佑:我建立了千年世家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百一十九章:离间,纵横家互相秀操作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为所谓的同属三晋,就答应魏国的连横吗?

  

  

  

   正如您所说的,抵挡六国连横虽然是大事,但瓦解六国联盟才是能让楚国生存下来的关键。

  

  

  

   项卿,还请您率领楚国士卒与六国军队作战,拖延时间。”

  

  

  

   说完环视着大殿之中的楚国臣子,大声道:“众卿,门下宾客之中可有辩才无双之人?能为寡人和楚国担当出使大任?”

  

  

  

   从洛国学宫之中走出的纵横家大多数都到了三晋之中,还有一部分随着齐法家到了齐国之中,但是来到楚国的并不多。

  

  

  

   主要就是因为楚国的贵族制度实在是太过严苛,在魏国之中早就被废除的世卿世禄制度,在楚国之中根深蒂固。

  

  

  

   阳武君熊越出列道:“王上,臣门下宾客之中有一人,名为夏陈言,素有急智,能担当大任,可以为您出使。”

  

  

  

   于是楚王连忙让人召见夏陈言,夏陈言是个看着有些落魄的士子,但是望着就让人不禁升起信任之心,是个很有魅力的人。

  

  

  

   于是楚王问道:“您是阳武君所推荐的贤能之人,寡人想要知道,您要如何来挽救楚国呢?”

  

  

   sxynkj.ċöm

   夏陈言跪坐在众人之前,笑道:“楚国有五十万的大军,但是六国的兵又何止百万呢?

  

  

  

   所以要将六国的兵变少,六国之中,齐国是最薄弱的,臣会前往齐国,让齐国退兵。”

  

  

  

   实际上楚国的时间还算是充分,连横六国当然不可能简简单单地准备一两个月就开战,从准备计划,到互相协商进攻,如果有人故意拖后腿,速度慢的话,甚至要准备两到三年。

  

  

  

   昔年的诸夏大战,说是仅仅五年,但实际上,那只是两百年的一个最后矛盾激发,双方的动员、准备、战略目标早就完备,就差导火索动手,所以才会那么的迅速和激烈。

  

  

  

   这一场六国连横,本质上是魏国和楚国的争霸战争,夹杂着吴国的卫国战争,其余的国家都算是被迫卷进来的。

  

  

  

   夏陈言并没有直接到齐国之中,而是先派了人到燕国之中,贿赂了燕侯的宠臣,然后他就得知了当初燕国国相劝阻燕侯的事情。

  

  

  

   这让夏陈言直接大笑出声,向阳武君道:“我的计策能成功了。”

  

  

  

   于是夏陈言带着楚王的礼物,直接动身前往燕国,对于楚国使者的出现,燕侯感到很是新奇。

  

  

  

   在列国之中一向都是个透明人,在边境的各个大国之中,只有燕国一直没能摆平边境的蛮夷,这导致在诸夏大战时,燕国还要苦逼兮兮地抵抗北方的胡人。

  

  

  

   “楚国的使者,你为何来到燕国之中呢?”

  

  

  

   夏陈言命人奉上楚王送给燕侯的礼物说道:“燕侯,国君向天子进贡之时,想到了您。

  

  

  

   国君说‘在如今的诸夏列国之中,燕国是唯一的素王所分封的姬姓大国,若是不能和燕国交好,是不足以堂皇立于人间的。’

  

  

  

   这是国君送于您的珍宝,还有一份送给了洛邑之中天子,还希望您能喜欢。”sxynkj.ċöm

  

  

  

   从晋国分裂,洛国退隐,身为最古老的姬姓国,燕侯一直都颇为自得,夏陈言了解了他的脾性,才说出这样一番话。

  

  

  

   听到夏陈言的恭维,见到楚王送来的珍宝,燕侯很是得意,朗声笑道:“贵使,楚侯实在是太客气了,当今天下,谁不知道楚国的强大呢?”

  

  

  

   双方闲聊两句,夏陈言装作不经意的笑道:“燕侯,外臣在来到蓟城之后,见到蓟城之中有齐国的商人带着大批粮食而来,有燕人说齐国粮价甚高。

  

  

  

   燕国有两千里的国土,您为什么不在北方的森林之中砍伐巨木来换取齐国的粮食呢?

  

  

  

   想必这样粮食的价格就会降低。”

  

  

  

   燕侯闻言便笑道:“贵使,巨木的生长太慢,难道能换取到很多的粮食吗?

  

  

  

   孤的大臣说,燕国有两千里的国土,如果能够在这些土地上种满粮食,就不再需要去齐国之中换取粮食了。”

  

  

  

   夏陈言诧异道:“燕侯,这是谁为您出的主意呢?还请您立刻杀死他!”

  

  

  

   这话一出,燕侯的脸色瞬间严肃起来,席中的空气甚至都冷肃了几分,收到夏陈言贿赂的宠臣立刻说道,“贵使,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?国君的
第一百一十九章:离间,纵横家互相秀操作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