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:上了岸的鱼
庄头连忙解释道:“我们这里都是遭了灾,就是西府那边的田庄,也都是大致如此呢。”
皱眉想了想,贾珍先是叹了口气,再又笑着说:“我这里毕竟没有那边的人多。虽说日子都不好过,总还比那边强些。”
这话说得不差。贾氏都是坐吃山空之辈,拿着祖宗的基业狠狠造。花钱都是爷,挣钱就连孙子也比不上了——也有各种门路来钱,但总是会有意外出现。
庄头再又陪着笑脸说:“那边不还有位宫里的,”
摆摆手,贾珍还没说话,贾蓉先笑着说道:“即便是逢年过节从宫里赏出一些锦缎、古董,不过最多就是一百两金子,换来银子不过是千余两罢了。”sxynkj.ċöm
庄头撇撇嘴再缩了缩脖子,并不敢再多问。
贾珍就此指挥着众人,往府里搬运各样货物,却看到贾璘下值回来。两人打了招呼,贾珍笑着说道:“今年元旦日,我们必要好好凑在一起热闹!”
贾璘拱手道谢,敷衍着说了几句。贾珍再笑着说道:“璘哥儿的例钱,仍在宁国府领罢。”
贾氏在长安居住的亲族,每年会分为宁荣两府不同的亲缘关系,来领取自己名下的银子。或者是按照一两每月,或者是按照二两每月,取决于各自家中人口的不同。
听贾珍这样说,贾璘连忙回道:“兄弟现在已经有了出身、有了俸禄,就不敢再从官中领银子了。”贾珍只说不可,拉着他走进宁国府里。
正堂前面的院子里,已经有人提前备下了一把大椅,上面铺着一张狼皮褥。贾珍坐在其中,开始为族人签发例钱。贾璘也不再解释,轮到自己的时候只是拿起毛笔,把自己名字下面的例钱数字勾去了。
“实在不能再领,就今天算个明白了。”贾璘拱手说罢,立刻拔腿就走。贾珍呼唤不及只得作罢:“就算是璘哥儿为族人做的善事了。”
贾璘只是远远地拱拱手,就从侧门走去了荣国府。这边大致的情况也是如此,既有收取各庄送货、送银子的,也有分派年例钱的。
眼圈状况纷杂,贾璘走回住处更了衣,再去给贾母等人请安。到了荣庆堂,他果然见到王熙凤在给贾母回报收支情况。
宁荣二府每年的开销,因为有庞大的阖府人口,开支数量自然是巨大。仅以荣国府来算,大致合计就在数万两乃至十余万两银子上下的每年花费。
按照宁国府那边的收入来计,八九户农庄,现银大致就是两万余两,多算就是三万两银子。另外,宁荣两府在长安、金陵等地,也还有一些房产等可以出租,也是一笔不多不少的收入。
另外就是各自的灰色收入,譬如王熙凤对外暗放印子钱(高利贷),再有不同人等的贿买官职、帮着疏通关系打官司的收入。可这些钱只是落进个人的腰包,不会进入官中。甚至,府里的某些主子自己出了意外,更还要在官中做账支取呢。
大致来看,两府的各自收入(贾赦、贾政、贾琏等人的微薄薪俸,简直可以忽略不计),差不多就是五万两上下。
两府的主家人口看似不多,可却分别拥有千余口仆婢,再有一些远近宗族人口也要照顾。
月例钱从二十两银子到二两、一两,乃至一吊钱、几百钱不等。这看似不大的支出,却还要想到各层人员因为奢侈与贪污,会多出许多支出。
另外就是要支出一些临时却难以避免的费用,比如贾母的“整十”寿诞,就与两府过年的数千口人的支出大致相当。还有就是各亲族、各势力人家的来往走动支出,比如婚丧嫁娶、尊贵者生日等。至于像是宫里的太监索贿的事,自然也是每次几百乃至上千两银子的开销。
很明显,宁荣二府多有入不敷出的现象。再造成的亏空,就是于春秋两季,宁荣二府都会派出相应的大管家,去各处农庄监督买卖,把多余的粮食、牲畜变卖,换成银子送来府上——这些管家与庄头人等的贪污,自然是避免不了的。
君子之泽,五世而斩;又说富不过三代。这样的铁律,以目前状况过活的贾氏,也是难以避免的了。
过年总是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