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章 万般骂名,都由朕来背!
了天命,那我就肯定会起兵。
言外之意自然就是:少给寡人画大饼!
先打一场大胜仗,给寡人看看你的本事再说!
骑墙观望的庐江王刘赐,都还算好的。
剩下两位才是重量级!
——淮南厉王刘长的第二个儿子:衡山王刘勃,在看到刘濞的使者、得知刘濞想要造反的意图之后,第一时间收拾起了行囊。
将国中事务全都交给国相、中尉之后,衡山王刘勃,就这么施施然跑去长安,向天子启告状去了······
按照刘勃的说法,去年发生在衡山的雨雹,是上苍对淮南王一系提出的警告;
而面对这样‘寓意明显’的天象警告,长安朝堂非但没有追究刘勃的责任,反而是掏心掏肺,将衡山国这场雹灾的赈济事宜全部揽下。
这样的宽仁,让刘勃感激涕零;
所以,对于刘濞‘一起造反’的提议,刘勃只能遵从本心。m.sxynkj.ċöm
——嗯,刘勃的本心,就是赶紧跑去长安,向天子启告刘濞的状,顺便撇清自己。sxynkj.ċöm
淮南系的三王,一个骑墙观望,一个跑去长安告状,剩下的老大哥,也没比两个弟弟好到哪里去。
在叛乱爆发的第一时间,淮南厉王刘长的嫡长子:淮南王刘安,便迅速纠集起了国中的部队,随时准备响应吴王刘濞!
得知此事,去年才刚从长安调到淮南国的前任廷尉、淮南国相张释之,便不费吹灰之力的摆了刘安一道。
张释之问刘安:大王是不是非要起兵,响应吴王刘濞?
刘安回答:是的,我一定要起兵,请相国不要阻拦。
见刘安决心已定,张释之便说:既然是这样,那大王把军队交给我吧,我来替大王征战!
听闻张释之此言,刘安不由大喜!
当下就将将印、兵符交给张释之,并托付到:请相国放手去做吧,无论相国做什么,寡人都会支持相国!
然后~
张释之就拿着兵符、将印,指挥淮南国的军队,沿这东、北国境线,布置起了抵御刘濞叛军的防线······
这样算下来,这场宗亲诸侯叛乱的规模,便也大致浮出了水面。
——东南方向,吴国率先发动叛乱,而后便径直朝着楚国进发,吴、楚二国的军队汇合在即;
东方,齐系七王忙着窝里斗,短时间内根本无暇他顾;
至于中原,本就不被刘濞寄予希望的淮南系三王,也果然不出刘濞所料:一点忙都没帮上。
于是,这场刘濞所掀起的宗亲诸侯叛乱,便出现了一个极为诡异的现象。
纸面上,吴王刘濞率先起兵,齐系四王紧随其后,楚王刘戊也正在境内召集兵马,等候刘濞率军前去汇合。
再加上齐系‘谋反未遂’的济北王刘志,以及淮南系‘骑墙观望’的庐江王刘赐,单是在南方,叛军就组成了吴、楚、庐江,以及齐系五王,这总共八家反叛诸侯!
但实际上,真正能出兵帮助刘濞的,却又只有楚王刘戊一人。
——甚至就连楚王刘戊,都得刘濞亲自率军去接!
在接到刘戊大军之前,吴王刘濞,可谓是孤身一人······
意识到这一点之后,吴王刘濞的注意力,便不由自主的飘去了北方;
如果北方的赵王愿意骑兵响应,引匈奴胡骑叩边······
想到这里,刘濞当即下令:以每天十五批次,每批次二十人的频率,向赵国派出使者!
无论如何,都一定要劝说赵王刘遂,参与到这场‘起义’之中!
但被吴王刘濞有意无意忽略掉的一点是:对于赵王刘遂,长安朝堂,显然关注的比刘濞更早······
·
长安城,未央宫,宣室正殿。
一场突如其来的宗亲诸侯叛乱,显然也打碎了长安城,尤其是朝堂上下的宁静。
虽然朝野内外的大多数人,都对这场叛乱早有心理准备,但当叛乱真的爆发事,几乎每一个人心中,都生出了一丝不祥的预感,和本能的心悸。
——这场叛乱,声势实在太过浩大······
毫不夸张的说:从叛乱爆发的那一刻开始,汉室版图上函谷关以东、武关以南的所有区域,就不再安全!
换而言之:在叛乱爆发的那一瞬间,汉室超过六成版图,便立刻成为了‘战区’······
“这,可如何是好啊?”
“我们早就劝说陛下,不要听信晁错的胡言乱语了!”
“奈何陛下,就是不听啊·······”
趁着朝议还没开始的空挡,殿内朝臣百官忧心忡忡的交谈着、抱怨着,一边也不忘将深邃的目光,次序投降朝臣班列靠前的位置;
在那里,坐着三个‘柱国’级别的大臣:丞相申屠嘉,御史大夫陶青,以及,内史晁错。
但这三人,申屠嘉垂垂老朽,陶青为晁错马首是瞻;
而晁错,却又深陷于这场叛乱的舆论漩涡当中······
“要我说眼下,陛下还不如,直接就把晁错斩了!”
“——刘濞不是说,自己不是谋反,而是要诛晁错、清君侧吗?”
“只要把晁错斩了,说不定吴王刘濞,就会退兵!!
第128章 万般骂名,都由朕来背!(2/3).继续阅读